七一致敬东莞党员|马锞:我晒黑了,但农民的荔枝更红了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连日来,热闹的荔枝文化节让“东莞味道”在全国持续出圈。6月25日召开的东莞市委十五届六次全会提出:让改革硕果像东莞荔枝一样红遍山头!
东莞荔枝红遍山头,离不开一位“荔枝教授”十多年的辛苦耕耘。他叫马锞,是东莞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的农技专家。他和团队研发的荔枝省力化栽培技术,在广东推广180万亩,新增产值20多亿元;他研发的荔枝新品种“冰荔”,每斤卖到380元,助推东莞乡村振兴。
马锞说:“我的脸是晒黑了,但枝头的荔枝长得更红了。”
一种热爱:从走出农村到回归农田
记者和马锞是老朋友了。每次见他,即使是炎炎夏日,他也总是穿着长袖长裤,这是为了方便去田里,防止蚊虫叮咬。
马锞个子瘦高,脸色黑亮,一看就是长期在烈日下晒出的肤色。他是山东农村人,自幼在小麦地里劳动。他是全村第一个大学生,父母曾对他寄予厚望:终于跳出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务农生活!
让父母没有想到的是,马锞学成后又带着专业知识,回归了农田。
“我对农业有种不一样的感情,我喜欢下地!让我坐在办公室里吹空调写文章,我不喜欢。”马锞很朴实地说,“我们这些吃公家饭的,就是要服务农民。”
果农经常会遇到种植的技术问题,常常一个电话过来,他就急匆匆往乡下赶,忙的时候一天甚至会跑5个果园。多年来,他一直扎根于田间,曾在短短两个月内下乡29次。
身子快,步子轻,随身挂着一个盒子便出发。马锞笑称,平时去园子做试验时,他都会带着这个“百宝盒”,里面装的都是荔枝修剪、嫁接工具。东莞的夏天酷热难熬,在田里劳动一会儿就会全身湿透。马锞总在车里准备三件上衣,方便更换。
他年轻有为,36岁时就评上了正高职称,是名副其实的“荔枝教授”。但他在果农面前却非常谦虚。他说:“很多果农种了一辈子荔枝,掌握着丰富的实践知识,这些知识在书本上是学不到的。”
从2009年到2018年,马锞十年磨一剑,一直潜心于荔枝新品种的选育。这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,其间他也经历了职业的低谷期:如果做不出来怎么办?如果做出来却推广不开怎么办?如果推广开了却卖不动怎么办……最难熬时,他甚至想过“转行”研究其他水果。
转折点出现在2018年。那一年风调雨顺,荔枝产量高,农民们开玩笑说“电线杆子都能开花”。也是在这一年,新品种“冰荔”的销路终于打开了,卖到每斤380元。马锞和支持他换种的果农们终于看到了曙光。
成如容易却艰辛。其实,冰荔的种源是农科中心在一棵自然变异树种上发现的。“网红荔枝”冰荔的研发工作,凝聚了马锞和农科中心前辈们20多年的心血。
至今,马锞累计承担科研项目20余项,选育出6个荔枝新品种,其中4个通过审定,2个获得植物新品种权。 “冰荔”“观音绿”“唐夏红”入选“广东省十大主推荔枝新品种”,在我国多个荔枝产区推广应用,打响了东莞荔枝的知名度,有力推动了荔枝品种结构调整。
一种追求:让农民过上了好日子
行走田间,除了荔枝新品种,马锞还给果农带来很多“黑科技”:管道喷药技术,在田间铺设管道,提高喷药效率,减小劳动强度;肥水一体化技术,通过精准施肥用水,降低生产成本,提高荔枝品质;推广环割工具等新设备,果园管理更省力……这些技术,统称荔枝省力化栽培技术。
经农业主管部门评价,应用荔枝省力化栽培技术,平均每亩节约成本500至1500元,增加收益300至700元;可有效降低劳动强度,减少用工成本,实现果农增收;果园改造后,树体稀植矮化,病虫害减少,农药、化肥用量降低,有利于保护环境。
截至目前,他和团队研发的荔枝省力化栽培技术,在广东推广180万亩,新增产值20多亿元。
在马锞的带动和帮助下,一批东莞农民打响了品牌,闯出了销路,过上了好日子。
果农黄志强手机里收藏着一张奖状照片,是农业农村部颁发的“2018年全国优质荔枝擂台赛”金奖。他摸摸胡子,自豪地说:“这个获金奖的荔枝,就是从我果园里摘的新品种。”
“走,再去兰姐的果园看看。”跟随马锞,来到大迳社区王仕兰的果园。王仕兰年纪不轻,但思想新潮。“冰荔”有了名气后,她通过网上销售,邀请市民入园采摘,成了东莞有名的荔枝网红。
近年来,马锞关注到东莞果农普遍年龄偏大,缺乏年轻果农接班,山地荔枝园产出效率低等问题,这成了他新的研究课题。
在樟木头镇,他指导协助一个80后果农,建设高标准的荔枝果园,努力打造成低效山地荔枝园改造的样板。同时依托年轻果农带动周边的十几个村民,共同推广新技术、开辟新市场。
马锞虽然已是正高职称,但坚持每天下地,嫁接、剪枝等技术活都自己动手。每当听到有果农说“现在做农民很幸福”时,他就打心里高兴。
这种质朴的坚持,正体现了一名中共党员的担当。
【策划】南方+记者 吴擒虎
【采写】吴擒虎 郑家琪
图片由受访者提供
视频由市直机关工委、东莞广播电视台提供
【作者】 吴擒虎;郑家琪
【来源】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+客户端
关键词:
质检
推荐